东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多选、简答】古代文学的特征。

首先,古代东方文学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

其次,古代东方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

再次,古代东方文学体裁丰富,有多种源头。

【多选】古代东方文学订包括巴比伦文学、古埃及文学、古印度文学、希伯来文学。

【名词解释】《吉尔伽美什》:是古巴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学的结晶,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单选】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圣诞》。

【名词解释】《亡灵书》:又译为《死者之书》,是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古埃及文学的汇编,汇入大量的神话诗、祷文诗、颂诗、歌谣、咒语等,内容驳杂,反映了古埃及人企图将生命的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

【单选、多选】印度史诗指的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大史诗。

第二节《旧约》

【单选】既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学总集的是《旧约》。

【名词解释】《旧约》: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集。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杂著等4部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简答】《旧约》的文学特色。

首先,它的题材广泛。《旧约》文学如同希伯来民族的生存史和创造史,是一幅广阔的画卷。

其次,文学体裁多样。《旧约》文学中的散文、神话、史诗、谚语等,成为后来世界文学发展中各种体裁的雏形,为各类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想象丰富、人物众多、情感真挚。希伯来人文学想象很丰富,对世界的主宰者上帝耶和华的描述,对世界形成的想象,对自然和神迹的波澜壮阔的抒写,无不表现出希伯来人卓越的文学才能。

最后,《旧约》中还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成为后世各国文学艺术形象的原型。

第三节迦梨陀娑

【论述】《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的形象。

沙恭达罗是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她天真无邪,温柔多情,刚烈勇敢,不忍凌辱。沙恭达罗在净修林这种远离尘世的美丽、发表的自然环境里长大,她热爱自然,秀色天成,非常纯真,完全不了解人世间的诡诈。她初见豆扇陀就产生了好感,听到他的甜言蜜语就产生了爱情。她非常聪明,一再试探国王对爱情的态度,唯怕落到后宫三千粉黛的下场,始乱终弃的结局。她一旦以身相许,就以极大的勇气冲破净修林的清规戒律,不顾一切后果地用干闼婆的方式结了婚,以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因思念国王而遭到仙人的诅咒,国王不记前情,当她明白自己上当受骗时,她谴责曾经信誓旦旦的国王是骗子,是卑鄙无耻的人,是一口盖着草的井。刀子有勇气谴责豆扇陀的负义,却没有勇气和他决绝。在天境相认时,还为国王开脱,归因于先人的诅咒。她虽然不是个叛逆的女性,也约不是一味屈从的女奴,而是受侮辱迫害又有不满的善良的妇女的典型。

【简答】《沙恭达罗》中的豆扇陀的形象。

国王豆扇陀是个矛盾的形象。他有二重性,既是喜新厌旧、玩弄女性、始乱终弃的国王,又是对沙恭达罗有真挚爱情的情种。实际上,作者对他既有美化又有讽喻,是通过歌颂与揭露相结合而塑的一个形象。他爱沙恭达罗,不过是寻欢作乐,逢场作戏。是“厌恶了枣子的人想得到罗望子”,所以一旦他的欲望得到满足,就把山盟海誓望到九霄云外了。至于他被写成见到戒指不忘于沙恭达罗,思念甚深,则明显有作者把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寄托到现实中国王豆扇陀身上的痕迹。

【论述】《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

首先,婉而多讽,含而不露。国王始乱终弃,诗人不敢尽情揭露,而是以神话的方式即信物的丢失,为国王开脱。

其次,结构上的独特性。戏剧结构采取了现实情节与神话情节相结合,而以现实情节为主的方式。既展示了现实生活,揭露了矛盾,又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情节安排很严谨,一环扣一环。

再次,善于用不同的境界和手法来衬托刻画人物。净修林的环境更具有自然性,便于刻画沙恭达罗的单纯质朴。宫廷环境更具社会性,便于揭示豆扇陀的专横无理和荒淫无耻。仙界则摆脱了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束缚,便于表现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最后,语言优美、生动,表现人物感情贴切,描写景物带有浓郁的抒情性。沙恭达罗离别净修林时的矛盾感情表现得非常细腻,她既希望看到夫君,又对同伴和故居恋恋不舍,甚至花木鸟语无不牵扯她的肝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