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一节概述

【简答、论述】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新的思潮流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在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危机感、荒诞感、孤独感、幻灭感是现代人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失去信仰、无所依凭、身处物质世界对人的深重挤压之下,而产生的最具时代特色的现代社会“精神综合症”,它是现代文明危机、现代人精神危机在文学中的表现。

在艺术方面,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明显特色。

(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关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单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的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

【单选】保尔·瓦莱里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海滨墓园》被公认为诗人创作的高峰之作是后期象征主义的经典作品。

【单选】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奥尼尔。

【单选】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勒东的代表作是《娜佳》。

【单选】俄国未来主义代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是《穿裤子的云》。

【多选】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家是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以及沃尔夫等人。

【单选】《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书名源自《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

【多选】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有《雅各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等。《海浪》是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名词解释】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名词解释】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比对,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名词解释】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等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我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反对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黎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单选】“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名词解释】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通过不同的文学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

第二节艾略特

【简答】《荒原》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

在“荒原”与“拯救”二者之中,作者侧重于对“荒原”景观痛楚的揭示和表现,以期给浑浑噩噩生活于这一荒原世界中的人们以振聋发聩的冲击和震撼。诗作的题目就鞭辟入里,直喻西方社会缺乏生机、荒芜衰败的“荒原”状态,紧接着作者又通过题词中所写的那个几乎萎缩憔悴为空壳、生不如死、求死不得的西比尔,对“荒原”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加以概括揭示。诗作从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作者对这一题目和题词意旨进一步的具体拓展和深化。到第五章作者才在荒原景象充分揭示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宗教拯救。作品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荒原”现实和处于“荒原”之中的人们空虚颓废、苦闷绝望的情绪;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企图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皈依宗教拯救西方社会的愿望。

第三节卡夫卡

【简答】《城堡》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城堡》是一个有关现代人在荒诞世界中生存状态的寓言。作品中的K不仅是作者、犹太人,而且更是整个现代人的象征,他千方百计想进入城堡,获得在村中合法居住的权利,终而不得,喻滶着人们寻找身份认同与精神家园,渴望安居乐业、融入公众社会求而不得的痛苦和迷惘,表现了人与社会冲突对立、现代人精神危机的主题。

小说具有强烈的荒诞虚幻的色彩。十分恰切、深刻地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人生的孤独以及与世界尖锐对立的生存状态。

小说采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写人状物,叙述故事。漫画夸张手法的成功使用,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同时也使作品别具一番魅力。

【简答】《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普遍现象。卡夫卡曾说:“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卑微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变形记》中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揭示了酱主义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即外在的物的世界和异己的环境对人的挤压,如何使人失去自我、沦为“非人”。

【简答】《变形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交融的特色。

(1)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比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作者把荒诞的手法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荒诞的手法构建故事,表现人的异化主题;又以真实的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和艺术吸引力。

(2)小说一方面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构建作品的意义世界,同时,也不拒斥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人物塑造、编织故事的艺术传统。小说详细叙述了主人公变成甲虫以后的经历和遭遇以及最终结果。故事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人物的每一个重要行动都有必要的交代。

第四节萨特

【单选】“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表达存在主义哲学的名言出自《禁闭》。

【论述】《禁闭》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禁闭》是“境遇剧”的代表作,其思想意义在于通过这一幕发生在地狱里的故事,延续了“墙”与“自由选择”的主题,以荒诞的形式指明自由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指明以行动改变生存状况的重要性。

这部剧的艺术特色很明显。

首先,构思奇特,故事发生的场景被限定在所谓的“地狱”中,“一间第三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剧中人是三个死后相聚在一起的鬼魂。

其次,成功地渲染了地狱的境遇的极端特点。室内没有一样刑具,“只看见一尊铜像,不来的灯,没有床,这里无所谓睡眠”,为剧中人永无休止的互相监视预设了条件,其实这是人最无法忍受的惩罚。

最后,戏剧的象征性。从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都具有某种象征性寓意。尤其是全剧的关键性台词“他人就是地狱”,其深刻地象征性表现为一种广泛的哲理而成为名言。

第五节贝克特

【论述】《等待戈多》的艺术成就。

《等待戈多》在艺术上对传统有不少突破。作者虽然找到了“荒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深刻思想,但是这部戏剧还是有着很强的喜剧潜能。费拉第米尔与爱斯特拉贡这一对主角虽然性格模糊破碎,却仍然表现出带有荒诞性对比的特点。贝克特选择“悲喜剧”作为《等待戈多》的副标题,就是由于这里既有闹剧的成分,却也含有那透露着人类生存处境信息的常常痛苦。

戏剧成功地运用了荒诞离奇、没有逻辑的语言。对白莫名其妙,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到沟通。

整部戏剧富有极强的象征意味,两个流浪汉在徒劳地等待戈多,心情的焦虑不安,“生活”的无聊沉闷,期望等待的总是延宕他的到来,这一切都准确地概括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象征了现代配方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第六节加西亚·马尔克斯

【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寓意。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描写了百年间,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所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抗争与努力,他们曾对知识怀有热情,曾为尊严而浴血奋战,也曾有过梦想,渴望光明的前景,但所有的期待与拼搏所等到的,都只是失落与无奈,他们终究要面对生命的流逝和种种挫折,即使努力恳拓的马孔多也消失了,只留下空虚与无尽的孤寂。这种不幸,正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愚昧落后的真实写照,是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历史的再现。但小说的结局却道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这一百年的不幸故事,这种孤独,这种所有的努力终究都要失败的故事将不再重复上演。

【论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魔幻现实主义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方面,小说中处处都有富于魔幻色彩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总是含有一种现实的关怀,始终把现实与历史纳入进来。

(2)象征和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使这部小说的寓意更加深刻。如俏姑娘雷麦黛斯象征着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生活现实中的某些畸形事物等。作者能过关于布恩蒂亚家族的黑色寓言故事,以语言游戏的方式把拉丁美洲的历史放进马孔多这个小镇里,讲述了拉丁美洲对自由、民主与富强的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